您的位置:首頁 > 相關資訊 > 行業新聞
社保糾紛勞動仲裁:賠償標準與法律依據全解析
時間:2025-08-21 09:51:54 來源: 作者:
社保糾紛勞動仲裁:賠償標準與法律依據全解析
2025年8月,一起涉及社保糾紛的勞動爭議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上刊發。某保安公司員工朱某,在簽署放棄社保聲明后仍通過仲裁獲得經濟補償,這一案例標志著我國社保強制繳納制度進入新階段。
一、新規核心突破:社保強制繳納無例外
根據2025年《社會保險法》修訂內容,所有用工形式的企業、個體工商戶、臨時工和勞務派遣人員均需繳納社保。試用期員工必須在30日內參保,企業未按時繳納將面臨每日0.05%滯納金及員工經濟補償。某餐飲企業算了一筆賬:若未為50名員工繳納社保,按新規最高可處應繳金額3倍罰款,單人次罰款可達數萬元。
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《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(二)》第十九條明確: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不繳納社保的協議無效。這一規定終結了此前各地裁判標準不一的局面,統一將"棄保協議"認定為無效條款。
二、社保糾紛賠償標準
在朱某案中,法院判決依據三個維度確定賠償:一是補繳社保費用,按實際工資基數計算,某保安公司需為員工補繳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的社會保險費;二是支付經濟補償,按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,朱某工作1年9個月,獲賠2.5個月工資;三是返還社保補貼,公司此前發放的"社保補助"需全額退還。
具體賠償項目包括:
補繳社保:以員工實際工資為基數,按比例補繳養老保險(16%)、醫療保險(8%)、失業保險(0.5%)等五項保險。
經濟補償:按《勞動合同法》第四十七條,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,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。
滯納金:自欠繳之日起,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,逾期仍不繳納的,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。
三、典型案例深度解析
在廣州某教育科技公司案例中,企業因未繳納社保需支付:
補繳2023年6月至2024年11月的社會保險費,共計4.2萬元;
支付80天產假工資差額1.8萬元;
支付經濟補償金3萬元。
法院特別指出,即便員工簽署過棄保協議,企業仍需承擔補繳責任。這一判決體現了新規"保護勞動者權益優先"的立法精神。
四、企業合規應對方案
面對新規壓力,企業可采取三項策略降低風險:
用工形式優化:將部分崗位轉為非全日制用工,但需注意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4小時,每周不超過24小時;
社保補貼調整:將"社保補助"改為"崗位津貼",避免與社保繳納產生關聯;
風險預警機制:建立社保繳納臺賬,對即將達到退休年齡或合同到期的員工提前預警。
某制造業工廠采用"社保成本分攤"模式,與員工協商將部分社保費用計入工資總額,既保證合規又避免單方承擔過高成本。但法律專家提醒,此類協議需經雙方書面確認,且不得低于當地最低繳費基數。
五、勞動者維權路徑
遭遇社保糾紛時,勞動者可通過四個步驟維權:
收集證據:保留工資條、勞動合同、社保繳納記錄等書面材料;
申請仲裁:向企業所在地勞動仲裁委提交申請,時效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益受損之日起一年內;
主張權利:要求補繳社保、支付經濟補償及滯納金;
執行監督:若企業拒不履行,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,并將企業列入社保失信名單。
隨著新規落地,2025年1-7月,全國社保補繳金額同比增長217%,勞動者維權意識顯著提升。這場涉及數億勞動者的權益升級,正在重塑中國職場生態,推動企業用工模式向更規范、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相關資訊
浩云動態RELATED
更多>>最新案例NEWS
更多>>2023-11-27
一般請律師打官司要多少錢?2024-10-25
遺產繼承紛爭:案例剖析與法律啟示2024-10-24
離婚財產分割中的遺產繼承權解析2024-08-06
工程合同糾紛法律解析案例:工程完工后對方以質量為由不付款2024-08-06
浩云律所助力企業破繭重生:成功代理廣告企業破產清算案2024-08-06
破產清算企業也有回旋余地?浩云律師助當事人成功破產重整保住資產